布魯姆&野餐三明治【英國烘焙大師的麵包廚房P.23&28】
保羅說〜
如果你是烘焙新手,這是一個適合入門的食譜,因為它可以教導你需要掌握的關鍵技巧。這裡的重點是揉麵時手勁要大,才可以產生筋度並使麵團有彈性,此外,排氣和整形也不能掉以輕心。以上幾點都能強化麵團結構,使它在沒有烤模的情況之下能順利膨脹。布魯姆的名字來自麵包膨脹的方式,「blooms」意味著烤箱中綻放的花朵。這個名詞同時顯示完美的麵包脆皮上的光澤。
這朵綻放的花朵〜
我做了三次,前後二次有記録、有照片,第二次「blooms」的不美就略過,試作分享如下〜
一、關於整形
保羅說,整形不能掉以輕心,能強化麵團結構。前二次試作,綻放的花朵側邊微開裂。那當下我猜是整形出了問題,但不知從何改善,二次返台四天烘焙課,第一天上課凱特老師看我整型,說我會不自覺的對麵團用力,過年回來我反覆練習上課所學滾圓,藉著練習慢慢調整整形力度。第三次試作,布魯姆的表面有「blooms」,布魯姆的側邊沒有「blooms」。
二、關於麵粉
前二次我用日本高筋麵粉,上課老師講解日本麵粉vs 法國麵粉(T65)特性不同,致成品的外皮和組織會有顯著差異。聽完理論,再吃到「米奇」用T65做的麵包,自此迷上T65的香氣和口感, 第三次我改用法國高筋麵粉(T65),就我自己感覺,第三次做的「布魯姆」和用布魯姆做的「野餐三明治」更接近書上照片,我很喜歡。
三、關於布魯姆
它的材料簡單、它的滋味淡雅,它的香氣很迷人。布魯姆入爐前,保羅在麵團噴上水、撒上一把麵粉,以手掌輕輕將麵團表面的麵粉抹勻,這個動作讓布魯姆酥脆的外皮,香氣加乘。單吃很迷人、佐餐吃迷人、學保羅做成「野餐三明治」吃,更是迷人!!!
四、補充說明
麵包科學P.15「即使再優質粉類,也不可能將優質粉類使用在所有的麵包製作上。選用適合該商品特徵的麵粉,能各得其所地使用才是重要」。 因為食譜並無特別說明該用何款麵粉,本篇不同麵粉試作,單純是我想學習麵粉的運用。
【麵團】
高筋白麵粉、鹽、速發酵母、橄欖油、冷水
【製作流程】
將麵粉倒入,鹽撒在碗的一側,酵母撒在另一側。倒入橄欖油和240毫升冷水,將所有材料混合均勻。
接著緩緩加入剩餘的水,邊加邊攪拌,直到形成軟黏但未濕透的麵團,而碗邊沒有任何殘留的麵粉。你很可能不需要用完配方中的水,這要視麵粉的吸水性而定。
註 : 第一次用日本麵粉,水剩30ml
註 : 第三次用T65,水剩10ml
麵團大約要揉製5至10分鐘,它就會變得比較不黏手,最後則會成為組織有彈性,表面光滑的圓球。揉製完成時,麵團會極具延展性。
將揉好的麵團放入稍微抹油的大碗,以保鮮膜覆蓋,靜置發酵直到三倍大。
所需時間至少1½小時,不過也有可能需要3小時,這完全視室溫而定。
註 : 第一次室溫26度、麵團終溫27度、發酵1小時40 分鐘(約2.5倍大)
註 : 第三次室溫26度、麵團終溫26度、發酵2小時(約3倍大)
將完成基礎發酵的麵團倒在撒了少許麵粉的工作檯上。進行排氣步驟時你必須將麵團翻摺數次,並以指關節壓平麵團排出氣體。重複上述動作,直到所有的氣體都已經排出,而麵團變得光滑有彈性。
把麵團輕輕拍扁成長方形
短邊朝向自己。將遠離自己的麵團與靠近自己的麵團分別往中間線對摺,再將較近的那一半對摺過去。
將麵團翻面,使光滑面朝上,接口處朝下。將麵團兩端往內收攏,大致整理成橢圓形狀。
輕輕揉動,使麵團成為長橢圓形狀。
將麵團移到鋪上烘焙紙的烤盤上,將整個烤盤放入一個乾淨的大塑膠袋中,務必確定塑膠袋的空間夠大,麵團膨脹起來時表面才不會碰到塑膠袋。
將麵團靜置發酵直到兩倍大,這次大約需要1小時。以手指輕觸表面檢查是否發酵完全,如果麵團立刻回彈就表示可以準備烘烤了。趁麵團發酵時將烤箱預熱至攝氏220度,在底層放入一個帶邊烤盤加熱。
註 : 第一次,室溫26度、發酵至二倍麵團立刻回彈約60 分鐘
註 : 第三次,室溫26度、發酵至二倍麵團立刻回彈約60 分鐘
在麵團表面均勻地噴上或灑些水
撒上一把麵粉,以手掌輕輕將麵團表面的麵粉抹勻。動作要輕柔小心,否則會把麵團裡的氣體拍出。
以利刀在麵團表面劃四道45度角的斜痕,深度大約2至3公分。麵團放入烤箱之前,在帶邊的烤盤裡注入1公升的熱水。
註 : 畫面是第一次試作,第三次試作,劃線角度再調整、較接近45度。
將麵團置於烤箱中層烘烤25分鐘。時間一到,把溫度調降至攝氏200度,再烤10至15分鐘,直到麵包表面呈現漂亮的淡棕色。用手指輕彈底部,如果聽起來內部有空洞即表示烤好了。將麵包放在網架上完全放涼即可。
註 : 220度25分鐘+200度10分鐘 (二次相同)
【成品】
第一次試作(日本高筋麵粉)
第一次試作(日本高筋麵粉)
第一次試作,切片組織(日本高筋麵粉)
第一次試作,切片組織(日本高筋麵粉)
第三次試作(T65麵粉)
保羅說,布魯姆的名字來自麵包膨脹的方式,「blooms」意味著烤箱中綻放的花朵。這個名詞還表示完美的麵包脆皮上的光澤
第三次試作(T65麵粉),因劃線而綻放的花朵。
第三次試作(T65麵粉),「撒上一把麵粉,以手掌輕輕將麵團表面的麵粉抹勻」,這程序讓麵包的脆皮顯光澤。
第三次試作(T65麵粉),身為「小英的故事」鐵粉的我,很難抗拒割線像花朵般綻放的麵包,三次布魯姆出爐,都讓我欣喜若狂XD
第三次試作,切片組織(T65麵粉),薄脆外皮之下是麥香十足的內芯。
第三次試作,切片組織(T65麵粉),內芯柔軟,微濕潤,單吃都十分迷人。
【2023.7.15】
野餐三明治【英國烘焙大師的麵包廚房P.28】
保羅說〜
這款三明治與眾不同,它是將整條布魯姆內芯挖空,填入烤軟的蔬菜與莫札瑞拉起司,吃的時候再分切成片即可。利用炙烤的方式可以將蔬菜烤軟並濃縮風味,你可以依照個人口味變化蔬菜種類,但是一定要將它們烤到飄出濃郁的炙燒香氣。野餐三明治不僅適合野餐食用,充當夏日午餐也非常完美,這份令人垂涎的三明治要在食用前一晚組合完畢。
做「野餐三明治」之前〜
眾多書說麵包不宜放冷藏,當保羅說「這份令人垂涎的三明治要在食用前一晚組合完畢」,不可諱言我曾有小小質疑,用「隔夜」布魯姆,再「冷藏一晚」,做出來的三明治不會太乾嗎?
做二次「野餐三明治」之後〜
那個小小質疑,不攻自破。因為布魯姆的內芯大部份被挖出打成碎屑,再與蔬菜、淋醬融合,僅保留2-3公分厚的外殼。當切面塗青醬、舖上水牛莫札瑞拉起司,再堆疊已被淋醬滲入的蔬菜和麵包屑,整個三明治吃來是濕潤美味,而那經歷「隔夜」+「再冷藏一晚」僅2-3公分的外殼,它的脆度較出爐略減、它比出爐略乾,但〜很妙,那個帶點韌的嚼勁和濕潤的餡料,反而張顯口感的趣味,在趣味口感,聞著麥香濃郁的外皮與羅勒香混搭,吃著炙烤過香甜的蔬菜和軟柔起司,是一道極為華麗的三明治。
說完三明治,來說說照片〜
試作保羅交件過程中,姐姐和我提了一、二次畫面呈現。她沒和我說攝影技巧、沒教我拍攝方法。只要我練習從0度拍到90度,藉由角度的變化來感受食物「焦點」之移動;她說去學習書上的擺拍,這些書都是最好的畫面學習。這道三明治我做了二次,第二次用了她的建議去感受「角度」、去學習「畫面」,二次試作、二個截然不同的畫面呈現,我感覺到自己的進步,很開心,很感謝!!
【材料】
紅甜椒、黃甜椒、櫛瓜、圓茄、橄欖油、隔夜布魯姆、雪莉酒醋、大蒜、水牛莫札瑞拉起司、青醬(pesto)、羅勒、鹽、黑胡椒粉
【製作流程】
甜椒切成4等份並去除籽囊,櫛瓜和圓茄縱向切成5-7公厘厚的長片。把所有蔬菜放入大碗,加入一半分量的橄欖油拌勻,以鹽和黑胡椒粉適量調味。
燒烤機(grill)預熱至高溫,分批炙烤蔬菜。將蔬菜單層平鋪在大烤盤中(甜椒的皮要朝上),將烤盤放入燒烤機烤到蔬菜變軟並稍微上色
註 : 第一次試作,將蔬菜平鋪在大烤盤中,將烤盤放入「烤箱」以「燒烤模式」烤到變軟上色。
註 : 第二次試作,將蔬菜平鋪在「帕尼尼機」,熱壓到變軟上色。
櫛瓜和圓茄一變成棕色即翻面
將布魯姆自割線下方橫剖為二,挖出下半邊麵包的內芯,保留2-3公分厚的外殼。
註 : 照片上方(後方那塊)切過厚,同步挖出內芯做補救。
將一半分量麵包內芯放入食物調理機或果汁機中打成碎屑。(剩餘的麵包可以做成麵包屑或麵包丁)
將炙烤完成的甜椒、櫛瓜和圓茄分別放入不同的碗裡
把麵包屑平分加入其中。另取一只碗,將剩餘的橄欖油、雪莉酒醋、大蒜和烤盤中的菜汁攪勻。把淋醬平分至盛裝蔬菜的碗裡,以鹽和黑胡椒粉再次調味,再將所有的食材充分混合。隨後,靜置1小時,讓淋醬滲入蔬菜和麵包屑中。
在麵包切面塗抹青醬
將莫札瑞拉起司切成圓片,以廚房紙巾拍乾,首先鋪上莫札瑞拉起司
分別將蔬菜堆疊其上,每層之間撒上少許撕碎的羅勒葉,最後再鋪一層莫札瑞拉起司
將另一片布魯姆蓋在上方
以保鮮膜緊緊地把三明治包好,放入冰箱冷藏至隔天。將保鮮膜拆開,切開厚片即可享用。
【成品】
第一次試作(日本麵粉+以「烤箱」烤蔬菜)
第一次試作(日本麵粉+以「烤箱」烤蔬菜)
第二次試作(T65麵粉+以「帕尼尼機」烤蔬菜)
照姐姐建議去感覺「角度」、去學習「畫面」,二次試作、二個截然不同的畫面呈現,我感覺到自己的進步,很開心,很感謝!!
第二次試作(T65麵粉+以「帕尼尼機」烤蔬菜)
保羅說,野餐三明治不僅適合野餐食用,充當夏日午餐也非常完美,這份令人垂涎的三明治要在食用前一晚組合完畢。想說,前一晚組合完畢的三明治,好適合當混亂上班日的早餐。
第二次試作(T65麵粉+以「帕尼尼機」烤蔬菜)
經歷「隔夜」+「再冷藏一晚」僅2-3公分的外殼,它的脆度較出爐略減、它比出爐略乾,但〜很妙,那個帶點韌的嚼勁和濕潤的餡料,反而張顯口感的趣味,在趣味口感吃著,聞著麥香濃郁的外皮與羅勒香混搭,吃著炙烤過香甜的蔬菜和軟柔起司,是道華麗的三明治。
第二次試作(T65麵粉+以「帕尼尼機」烤蔬菜)
對了,別問我,為何放了4張長的很像的照片,因為我在練習角度拍一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