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日常旬味

上海日常旬味

P.18許多朋友問我:做菜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我想那就是我們對生活的持續熱情,吃的是沒什麼裝飾、不顯花俏的家常,雖看似平淡,卻是我們一份份心意…….

上海日常旬味

P.26 上海菜飯

節録P.19-22,菜飯在上海人心目中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它是帶有每個人家裡袓傳味道的飲食習慣。上了一點年紀的上海人,像我婆婆一輩的人會把菜飯說成「鹹酸飯」。這種說法普遍認為是來自上海浦東川沙,南滙地區方言中的「鹹酸」,就是「有滋味」的意思;過去會把白飯稱為「淡飯」,而加菜加肉就等於是有味道的、「好吃的飯」,這是鹹酸飯的一個說法。還有另一說法是 : 因為以前上海人家條件差,大米吃不夠,只好加點蔬菜充數,吃菜飯反映了當時生活的拮据和寒酸,故稱之「鹹酸飯」。

上海日常旬味

P.26 上海菜飯

節録P.20-25 大部份的上海餐廳做的菜飯多以「菜炒飯」為主,安徽菜飯也是如此。但上海正宗的傳統做法是把青菜鹹肉和生米一起下鍋,這種燒法會讓菜與飯的滋味融合在一起,味道和炒飯不同。不過,上海人燒出來的菜飯,燜久後青菜的顏色會被燜得黃黃的,特別是小青菜(臺灣稱青江菜)。餐廳若用這種方法做出來,賣相會不好,所以現在多是米飯煮好,青菜鹹肉炒好,最後再一起拌炒,以保持米飯粒粒分明,青菜翠綠。這類的菜炒飯對我來說,其實就是炒飯…..。早期上海人在家裡燒菜飯都用鐵鍋來做,燜飯時間一長就會有鍋巴,上海人稱「飯糍」或者叫「鑊焦」,這個是上海人最愛吃的。老式傳統的上海菜飯才會用到黃豆,讓菜飯充滿各種香氣,口感也不同,特別是用豬油炒的,更是上海人的最愛。

上海日常旬味

P.26 上海菜飯 2023.12.10

上海日常旬味

P.26 上海菜飯 2023.12.10

上海日常旬味

P.30 家常黃豆豬腳湯

節録P.27-29,在上海「菜飯骨頭湯」的小店裡,菜飯通常會配上一道菜和一道湯,這樣的組合被稱為「客飯」,它成了許多打工者可以盡快解決一餐的簡單選擇。菜有不同的選擇,湯則多數為骨頭湯,骨頭湯是用棒骨小火慢熬出來的,一定要放一些黃豆……據說,黃豆肉絲湯也是上海傳奇人物杜月笙最喜歡喝的湯;年輕的杜月笙在十六鋪碼頭打工時,碼頭的小菜館總會提供這道湯,在當時能吃到黃豆已經是不容易的事;直到後來,杜月笙發達了,他依然喜歡喝黃豆肉絲湯。

上海日常旬味

P.30 家常黃豆豬腳湯

節録P.27-29,在40年代時,本幫菜飯中黃豆豬腳(肉絲)湯是主要的湯品,現在卻很少能在餐廳見到。這湯看來極簡單,卻是難燒,因為黃豆雖是有鮮度的食材,卻也有一些不喜歡它的豆腥味,若是單一煮它會有些單薄,需要用厚重或是更有鮮味的食材相結合,才有更好的效果…..,煮到酥爛的標準就是黃豆入口一抿就化。

上海日常旬味

P.36 上海菜泡飯

節録P.31-35,泡飯在江南地區是常見的吃法,在宋代《東京夢華録》中就提過「水飯」;而後《紅樓夢》也都提到了茶泡飯及湯泡飯….

上海日常旬味

P.36 上海菜泡飯

上海朋友這樣告訴我:「泡飯是為了早上急急忙忙地解決一餐,因為是早上,要吃得清爽舒服…..。泡飯是用剩飯做的,是自己家裡吃的,而菜泡飯通常是用剛煮的新飯來做,菜泡飯就像吃麵一樣,是時間略空閒些,又想簡單解決一餐時的選擇。特別是中午」。與粥不同的是,菜泡飯並不煮得很爛,它和泡飯還是接近些,依舊是似飯非飯、似粥非粥、顆粒分明的湯飯。

上海日常旬味

P.36 上海菜泡飯 (2024.3.13

上海日常旬味

P.36 上海菜泡飯 (2024.3.13

 

上海日常旬味

P.62 四喜烤麩

節録P.60-61,在上海有一種諧音說法,烤麩即是「靠夫」,寓意家中男丁來年取得高成就,特別是上海人在過年時喜歡討口彩,年夜飯必須有一盤「四喜烤麩」,這源自於最早的名字「四鮮烤麩」,上海話中的「鮮」及「喜」念音相同,而「喜」則是更討喜,於是就逐漸變成「四喜烤麩」這菜名了。配料包含:花生,寓意多子多福;生麩一生富貴;香菇、黃花菜(臺灣稱金針)取金黃色為貴之意;整體寓意為新的一年要「富起來」。

上海日常旬味

P.70 油潑辣子拌涼皮

節録P.68-69,涼皮是西北方食物,生產小麥的地區多數都有涼皮….,有些地方也叫「釀皮」。但在江南,涼皮不是主流食物,江南更喜歡是「粉皮」,粉皮是豆類澱粉做的,經常見到的是綠豆澱粉做的。

上海日常旬味

P.70 油潑辣子拌涼皮

節録P.68-69,做好的涼皮,可加上切小塊的烤麩, 小黃瓜絲或任意的青菜(有些需要先汆燙後放涼),調料也可以隨自己的喜好來調配….,無論是那種拌涼皮,都很適合夏天食用。

上海日常旬味

P.74香椿豆

節録P.72,大陸型氣候的中國,四季分明,食材也一樣,一過了季節,就得再等上一年。一年四季中,春天及冬天的蔬菜最好吃,也最精彩、最多元化。萬物生發的春季,是吃各種芽菜的季節,有句俗話說:「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上海最常見的三種發芽蔬菜,就是「香椿芽」、「馬蘭頭」及「枸杞頭」,一旦過了春季,就要等到明年才能吃到。

上海日常旬味

P.76 香椿芽拌豆腐

節録P.75,自己家裡的吃法除了香椿芽炒蛋、香椿豆之外…..,最常做的還是「香椿芽拌豆腐」,是一道上海春天最常吃的冷菜。

上海日常旬味

P.78 馬蘭頭拌香乾

節録P.77,在過去, 到了春天三、四月,上海人就到田野中摘馬蘭頭的嫩芽以及挖薺菜,因為太常見到,很少人會去買這兩樣蔬菜;如今高樓林立,田野景色己經很難在都市裡見到,也就只能到菜市場買。馬蘭頭最常見的吃法是切碎拌香乾,我則喜歡清炒。

上海日常旬味

P.78 馬蘭頭拌香乾

上海日常旬味

P.90 醃篤鮮

節録P.84-89,中國各地因為山林多,所以各地都有筍,每個地方更因季節不同而有不同的筍,江南大致還是以春筍及冬筍為主。最簡單的區別是:春筍是出土冒出芽的,冬筍則是在土裡。春筍是上海人最喜歡吃的,可食用時間也很短,四月初開始會有春天的野生小筍及毛竹筍上市,一般到了四月中旬後就逐漸下市。

說到春筍的菜餚,在江南第一個想到的還是「醃篤鮮」。在上海也是如此,有春筍才有醃篤鮮。醃篤鮮這道菜的名稱,顧名思義:「醃」是鹹肉,「鮮」是鮮肉,「篤」則是小火慢燉發出來的聲音。好吃的醃篤鮮是喝起來有奶味,奶味來自於鹹鮮肉的小火慢燉,再加上春筍混合而成的滋味。

上海日常旬味

P.90 醃篤鮮

上海日常旬味

P.90 醃篤鮮

上海日常旬味

P.82枸杞頭炒春筍

節録P.80-81,枸杞和紫蘇同樣全身都是寶,從葉、花、莖、果都有食用與療效的價值,《本草綱目》中提到:「春採枸杞葉,名天精草;夏採花,名長生草;秋採子,名枸杞子;冬採根,名地骨皮。」明確說明了枸杞全株都有藥用價值。

上海日常旬味

P.82枸杞頭炒春筍

節録P.80-81,上海人平日最喜歡拿它來炒春筍,或者像《紅樓夢》中薛寶釵那般喜吃「油鹽炒枸杞芽」,枸杞芽入口略有苦味而後又有回甘,這是養肝明目的蔬菜的共同特性。

上海日常旬味

P.85 野生山筍炒鹹肉

節録P.80-81,四月初開始會有春天的野生小筍及毛竹筍上市,一般到了四月中旬後就逐漸下市,野生的小筍很細長,食用時間很短,約十天左右;小筍很鮮嫩,先生喜歡用鹹肉炒來吃。浙江山區一帶都盛產小筍,當地人喜歡整條與鹹肉燉煮成筍煲。

上海日常旬味

P.85 野生山筍炒鹹肉

上海日常旬味

P.95 薺菜春筍炒年糕

節録P.91-96,在農曆三月三的「上已節」,傳統是祈求除去凶疾的日子,江南一帶有「三月三,薺菜當靈丹」、「三月三吃地菜煮雞蛋」等傳統習俗,地菜就是薺菜。薺菜有一股特殊香氣,是其他蔬菜沒有辦法代替的,它的香氣就來自於根莖部位,也是上海人最愛的蔬菜之一。有一種說法是:薺菜諧音「聚財」,這也難怪許多人會喜歡。

上海日常旬味

P.95 薺菜春筍炒年糕

上海日常旬味

P.121 油條沾蝦籽醬油

節録P.118-121,三蝦料理是黃梅時節才會出現的料理,一年中僅在這短短的兩個月內才有;「三蝦」不是指用三種蝦,而是指用蝦的三個部位來做料理…..,準備好三蝦,可以活用於很多河蝦料理……,單獨的蝦卵可做蝦籽醬油或乾蝦籽。做好的蝦籽醬油,最簡單的就是沾油條享用,立刻使油條提升一個檔次。

上海日常旬味

P.129 蝦醬肉末燒豆腐

節録P.126-128,有一年冬天,去蘇州橫街老市場逛,無意間看到一簍很小的活蝦蹦蹦跳跳,好奇詢問攤主,他說這是糠蝦,只在一段時間有,過了就沒有;這種蝦很小,價格不高,市場上很少願意捕撈。好奇的我當下就買了一些回來,沒想到在蘇州逛了一天,回到上海後,糠蝦居然還活著。

上海日常旬味

P.129 蝦醬肉末燒豆腐

節録P.126-128,蝦醬除了在東南亞外,大陸地區中的香港及山東是最常見到的。有一天,看到山東客人的微信中提到炒蝦蜢醬,說是拿蝦醬加上小軟殼的蝦(也就是蜢),用山東大蔥的蔥白、雞蛋炒出來的醬,就叫作蝦蜢醬,山東人用來配饅頭,山東人還會將蝦醬拌入蛋液中攪拌均勻後蒸,是最常見的家常吃法。

上海日常旬味

P.196 蔥油芋艿

節録P.194-197,南方人在中秋節祭月時使用芋頭據說也是和紀念元末的歷史有關 : 漢人在八月十五起義,推翻元朝統治,以蒙古人的頭來祭月。後來當然不可能在每年中秋節用人頭祭月便用芋頭來代替至今還有些地方在中秋節吃芋頭時把剝芋皮叫作剝鬼皮」,有辟邪的意義。江淅一帶亦有中秋節吃芋艿小芋頭的習俗農曆八月正好是芋艿上市的時節而且江南方言念芋艿諧音為運來。所以中秋節吃芋艿不僅一享口福而且還表示好運連連。

上海日常旬味

P.196 蔥油芋艿

節録P.194-197,芋艿與臺灣的大甲芋頭(檳榔心芋及其改良品種)口感不同,芋艿因澱粉質地不高,所以吃起來口感綿細不粉……。「蔥油芋艿」則是最常見的上海家常菜,特別是會用上大量香氣很強的小蔥;如果喜歡吃肉,可以先炒肉末煸香後再放芋艿及小蔥,這可做成湯菜,或者多加水做成湯也很美味。

上海日常旬味

P.199 毛豆炒小青菜

節録P.197-198,毛豆在上海話中讀作「毛豆莢」,「莢」音諧「吉」,寓意吉祥….。毛豆無論是用在哪種料理上,都很好吃。尤其毛豆炒小青菜特別適合在夏天做是上海人很喜歡的老式做法。

上海日常旬味

P.214 油燜茭白

節録P.214,在上海的餐廳做這道菜多半是先把筊白汆燙,用油炒過後加醬油燜煮再勾芡。我們則是生炒,以保持筊白的脆及甜外裹著蝦籽醬油的鮮。

上海日常旬味

P.214 油燜茭白

節録P.212,茭白在江南亦是極為常見的食材,在上海郊區種植的茭白,一年有春、秋季的兩次採收….,茭白對臺灣人來說並不陌生,就是臺灣所說的「茭白筍」,因食時有筍之味,故稱之。

上海日常旬味

P.222 桂花雞頭米甜湯

節録P.218-220,雞頭米若不當天處理,會越來越老,殼會越來越硬、越難剝。剝殼需要戴上銅指甲,一般人一個人一天只能剝上幾斤而己,所以需要大量人力來處理。剝好的雞頭米,需要放入水中,並且立即帶水冷凍起來,才能保持新鮮、嫩度及Q度,如果不馬上放冰凍很容易壞掉。在過去物流不發達的時代,新鮮雞頭米只能在蘇州吃到,上海幾乎難見到,所以想要吃雞頭米都必須到蘇州。常有臺灣客人在未吃到雞頭米前問我,是什麼樣的口感?我都喜歡這樣回覆;它就是珍珠奶茶中最高級版的珍珠。因為在過去物流不發達,如何保鮮送達是個問題;如果餐廳有雞頭米,幾乎多是做甜湯。記得十多年前有一次我和臺灣的一位長輩在上海菜餐廳用餐,我看到雞頭米,很高興地點了一份,最後結帳時一看---哎呦!居然比肉菜還貴。

上海日常旬味

P.222 桂花雞頭米甜湯

多年前我無意間在書上看到一道雞頭米的料理,記載中說,是曹雪芹到蘇州拜訪姑母時做的一道菜:他在市場上看到了烏背鯽魚,及小販出售蘇州本地人所說的「浪裡雞頭」,有了做一道新魚菜的想法;於是他買回這兩樣食材,請廚師把新鮮的雞頭米塞到乾淨的魚肚裡,並在魚側邊開一刀,也放入雞頭米後清蒸,因為烏背鯽魚像河蚌,雞頭米似珍珠,曹雪芹就將這道菜取名為「大蚌燉珍珠」。

上海日常旬味

P.238 蝦仁炒茡薺

節録P.236-239,茡薺在大陸南方多見,臺灣也是,上海的產季多為秋末十月下旬到、十一月初起…..。上海人並不像廣東人樣把茡薺運用得很廣泛,廣東人會把茡薺做成各種馬蹄糖水、馬蹄糕,或者羊肉湯等等…….,把茡薺切碎與肉末拌了做肉丸,是上海最常見的吃法,增加了清脆的口感,可解肉的油膩感。

上海日常旬味

P.238 蝦仁炒茡薺

節録P.236-239,茡薺是做菜時最好的配菜,除了做丸子外,我們最常做的是蝦仁炒茡薺,用蝦仁的鮮裹住茡薺的甜,清清爽爽的一道菜,無論是用河蝦或者海蝦都可。

上海日常旬味

P.242 素雞燒茨菰片

上海日常旬味

P.242 素雞燒茨菰片

節録P.239-240,茨菰又叫「慈菇」、「慈姑」、「白地栗」,還有個很好聽的別名叫「燕尾草」,這名字自然是從茨菰的葉形而來….。過去上海人在臘月二十四拜灶神時,除了放茡薺外還會放上茨菰,原因是茨菰的蘇州話發音與「是個」(點頭答應的意思)近似,藉此希望灶神爺能答應請求。茨菰略帶苦味,有些上海人不喜歡吃,蘇州人則喜歡把它切片油炸當零食吃,在傳統的市場可以看到現炸的茨菰片攤,甚至采芝齋裡也有賣包裝好的,這茨菰片就是蘇州人的洋芋片。

上海日常旬味

P.272 草頭圈子

上海日常旬味

P.272 草頭圈子

節録P.268-271,第一次見到草頭是20065月底在上海短期工作時….,某天去超市逛逛,看到一種很像酢漿草的蔬菜,便好奇買回來;聽上海朋友說炒這個菜要放白酒,於是又買了一瓶白酒,回家炒了後,感覺簡直是在吃草,而且老得不得了,之後就再也沒有自己買過…..。草頭別名「金花菜」,它因為耐寒抗旱,抵蟲害能力強,整個生長過程都不需要施肥灑農藥….,基本上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但老嫩還是差異大,要好吃的自然是嚴冬及早春的草頭最好。臨近上海的崇明島有一項特產叫「草頭鹽齏」,據說是雍正皇帝御批的貢品……,料理時,油的多寡和火侯是關鍵。

上海日常旬味

P.272 草頭圈子

節録P.268-271,第一次見到草頭是20065月底在上海短期工作時….,某天去超市逛逛,看到一種很像酢漿草的蔬菜,便好奇買回來;聽上海朋友說炒這個菜要放白酒,於是又買了一瓶白酒,回家炒了後,感覺簡直是在吃草,而且老得不得了,之後就再也沒有自己買過…..。草頭別名「金花菜」,它因為耐寒抗旱,抵蟲害能力強,整個生長過程都不需要施肥灑農藥….,基本上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但老嫩還是差異大,要好吃的自然是嚴冬及早春的草頭最好。臨近上海的崇明島有一項特產叫「草頭鹽齏」,據說是雍正皇帝御批的貢品……,料理時,油的多寡和火侯是關鍵。

上海日常旬味

P.277 塔菜炒冬筍

節録P.274-276,塔菜是上海及周遭地區特有的一種冬季蔬菜。塔菜是南方人的稱法,上海人又稱它為「塌棵菜」,因為這蔬菜形狀扁塌,還帶點苦味(上海話的棵與苦同音),是一種吃到嘴裡略苦而後甘的味道。上海人炒塔菜時的標準搭配一定是冬筍,因正值冬筍大量上市的時節;也可直接清炒,但就缺乏了筍的提鮮….。臨近春節時,也是塔菜最好吃的季節,上海人都習慣買塔菜過年,主要原因是為了討口彩,因為塌菜與「脫苦菜」諧音,人們都希望新的一年不再受苦,可以過上好日子。塔菜是季節性很強、並且以現炒為主的一種蔬菜,並不像其他蔬菜能夠再做其他處理的保存;因此如果冬天來上海,別忘了點一盤塔菜炒冬筍吃吃。

上海日常旬味

P.277 塔菜炒冬筍

節録P.277,如果家裡有寧波年糕,也可以加入….

上海日常旬味

P.277 塔菜炒冬筍

節録P.277,如果家裡有寧波年糕,也可以加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