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感科學【購書連結

 

「口感的秘密就是食物結構及食物特性之間的融合與互動。」

「質地其實就是--入口後感受和辨認出的食物結構。」

第一次開箱,我寫著〜

這是一本教人「瞭解畫派、欣賞畫作」的知識書。讓愛吃愛煮之人,更懂飲食的樂趣、更享受美食!!

第二次開箱,我想說〜

「食物結構&入口感受」在我是懵懂,是場馬拉松的學習。跟著書中文字,未知的感受漸漸被誘發,並書中有好多實用的料理知識。我把讀書筆記寫下與你分享:

 

對了,這是一本知識營養密度很高的一本書,我很喜歡「導讀」所寫的閱讀方式﹔

在這個時代,讀書的人少,大夥的閱讀都奔向網路﹔取得片段知識…….。建議各位把手機放旁邊,電腦打開來,在一邊讀書的過程中,困惑逐漸積累的同時,把你有興趣的專有名詞打進網路查查,跳出的頁面會有助於解釋書中高密度的知識﹔這是一個緩緩上升的氣泡,讓你舒暢心神之餘,更可以好好吸引休息一下。

 

【關於入口感受的描述與學習】

P69生蠔吃起來軟且黏稠,但其中含有的游離胺基酸,會讓生蠔有股特殊的甜味和鮮味。

P133咬嚼一塊肉的時候。咬第一口就會迸出美味的肉汁。如果繼續咬嚼還可以嚐到釋放的肉汁,我們就會用鮮美多汁(succulence)來形容這塊肉。

P170奶油通常在溫度達到1559)時逐漸變軟,但要到3086)才會開始融化。這表示將奶油入口之後,脂肪會四散包覆口中黏膜,並且和抺上奶油的食物相混。麵包塗上厚厚一層奶油會令人無比滿足,箇中奧妙就在於此。

P174生乳製造的所有食品中,當屬乳酪千變萬化的質地最令人嘆為觀止: 乳酪可能堅硬、溼潤、柔軟、綿密或鬆脆,咬起來可能有顆粒或脆塊感,也可能黏稠或有嚼勁。

P178帕瑪森和不同種類的高達(Gouda)乳略經過長時間熟成,內部會形成小的乳酸鈣結晶和一種味苦的胺基酸,咬嚼起來會有令人愉悅的脆塊感。

P185棉花糖因其結構而具有特別輕盈的口感,但當糖絮在口中塌陷變成固態糖塊,就會轉為黏膩。

P195同一種食材,也可以做出兩種口感截然不同,甚至讓人覺得味道也不同的漿泥。番茄醬就是個好例子,還有花生醬,滑順版和顆粒版給我們的味覺印象就很不一樣。

P202一些例子如鮮奶油和蛋白等流質食物,呈氣泡形式的空氣可以讓食物硬挺。當食物接觸舌頭和上顎,氣泡會破掉並聚結在一起,原本的硬挺感就消失不見,於是食物在口中流動,帶來一種極綿密的口感。泡沬裡充滿空氣的氣泡則含帶許多香氣物質,於泡沬在口中破碎時釋放出來。

P224傳統天貝的製法,是將大豆泡水去皮後煮至半熟,加入菌種讓大豆發酵,長出的菌絲會交織形成蛛網般的纖維,將大豆粒織結成塊。大豆會保有本身略微硬實的結構,造就了天貝非常獨特的口感,在柔軟如絲絨的菌絲中藏著有嚼勁的大豆粒。

P231好吃的漬物最令人驚喜的特色,是質地既嫩脆又彈韌,尤其是小黃瓜和白蘿蔔製作的漬物。事實上,一口咬下這種高檔醃菜,會發出幾乎讓人腦袋「嗡」的一震的清脆響聲。

P238烹煮義式燉飯的挑戰,就是在兩種相異質地之間取得最佳平衡。好吃的義式燉飯應該是綿密、略微流動的固體,但是米飯粒粒分明,且嚼得到有點硬質的米芯。

P248湯很好吞嚥,通常在味覺體驗獲得充份品嘗之前就已經入喉。因此烹製湯品時需要增稠,並加入固體湯料,才能帶來有趣的口感。

P251麵包最新鮮時的滋味最佳,無懈可擊的酥脆外皮,搭配輕盈膨鬆、柔軟悅人的內部,這時候的口感最為完美。

P259烤肉的脆皮一定要乾燥酥脆,咬嚼的時候在咔嗞聲中碎裂,而且入口之後絶不能變成硬軔的一團。

P281最上等的伊比利火腿既堅實又柔嫩,均勻分布的大理石紋主要由不飽和脂肪構成,將一塊極薄的火腿含入嘴裡,絶對稱得上入口即溶。

P292由於海苔受潮變軟韌之後的口感會變很差,因此吃壽司很講究現包現吃,而美味壽司的招牌特色,就是硬脆海苔和軟彈壽司米之間的鮮明對比。

 

【關於料理知識的學習】

P99大家最熟悉的當屬「番茄醬效應」(ketchup cffect: 倒番茄醬時,醬汁不會平順地流出瓶子,但用力搖晃瓶子之後,醬料又會突然大量傾寫。

會發生這種奇怪的現象,是因為番茄醬裡含有一種稱為「三仙膠」這種碳水化合物。三仙膠這種長鏈分子會結合番茄醬裡的水分,由於長鏈分子相互交纒,整瓶番茄醬放置不動時就會變得很黏稠。但醬料如果受到外力影響,例如大力搖晃或甩動瓶子,分子會拉直並忽然滑開。

P118蘋果到熟透之前都會很紮實,咬起來不是硬,而是很硬脆。蘋果的體積中大約25%是空氣,空氣很均勻地分布在細胞之中,讓蘋果咬起來脆脆的,比較看看空氣只佔體積5%的梨子,就知道差異在那裡。

P129葡萄酒感覺很潤口,是因為它可以潤溼舌頭和唾腺。包壽司用的海苔吃起來乾乾的,因為海苔片會吸走唾腺中的水分。油脂吃起來感覺油潤,因為油不容易和唾液混合,反而會在嘴裡一團團擴散或裹覆在口腔上。

P139 將充滿澱粉的凝膠體如麵團加以烘烤乾燥,可能會讓澱粉形成玻璃態,這也是為什麼新鮮現烤的麵包脆皮、餅乾和洋芋片會有具有特殊的酥脆質地。

P142人造奶油雖然是「製造」出來的產品,但在很多方面都和奶油一樣「天然」。我們也不應該忘記這項發明的初衷,是要為因缺糧或戰爭而無法取得或買不起奶油的廣大民眾,提供一種便宜且熱量高的替代食物。遺憾的是,發展過程中一度製造出有害人體的反式脂肪酸,但這個問題也己獲得正視和處理。對於飲食上需要減少膽固醇攝取,以及基於宗教或道德考量避免食用動物製品的人而言,人造奶油還是有其價值和貢獻。

P161人造奶油最初是用動物脂肪製造,但隨著時代和技術變遷,已改為採用不飽和的植物油為原料,讓其硬化來提高熔點。現今很多國家生產的人造奶油,都己經不含熔點高但不受歡迎的反式脂肪酸(trans-fatty acids

P148果膠可說是一種黏膠,作用就是將植物的細胞黏結在一起並支撐結構。不同種植物的果膠含量也各不相同。蘋果(尤其是野生蘋果),黑醩栗(尤其是未成熟的)、蔓越莓、榲桲(quince)和製作洋李乾的李子都含有大量果膠,而櫻桃、草莓和葡萄等含量則極少。

P162 鴨鵝等家禽的脂肪組織(adipose tissue)通常約有98%是脂肪,其中不飽和脂肪佔70%。主要用途是製作油封肉(confit),是一種將肉浸在油脂裡保存的方法。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法國油封鴨(confit de canard),是先將鴨肉用鹽醃過,泡在鴨油裡煮熟,再靜置直到冷卻變硬。

P163脂肪通常會帶來令人愉悅的口感,主要是因為它們融化時會在口中散布開來。但脂肪如果非常黏稠,也可能讓人覺得黏黏的很不討喜。液態的脂肪會在口中散開彷彿薄膜一樣,帶來黏裹的口感。這就是為什麼油脂和脂肪可以替代鮮奶油,加在醬汁裡增稠或讓口感更圓潤。

P195番茄醬的質地滑順、富含鮮味,已成為幾乎普及全世界的調味料。番茄醬的前身原是亞洲的一種魚露(fish sauce),由英國水手傳入歐洲,材料裡增加了蘑菇、核桃、酒醋和各種辛香料,逐漸演變出不同風貎。

P206所有種類的泡沬裡最神秘,也最難以預料何時會塌陷,大概非舒芙蕾莫屬--其實沒有不會塌的,只是快慢問題。烘焙過程中如果因為誤開烤箱或其他因素導致溫度忽然下降,可能會造成已膨起的舒芙蕾崩塌。

P251將麵包放在低溫環境裡,例如放入冰箱冷藏,反而會加快澱粉顆粒回凝的速度,這就是為什麼麵包通常以常溫保存。但是將麵包以低於-523)的溫度冷凍,就能成功防止澱粉結晶,最理想的冷凍保存法就是烤好麵包之後立即冷凍。

 

【第一次開箱文】

我曾在上菜文提及,過去我煮湯就像數學公式,永遠排骨搭根莖類蔬菜和桂冠火鍋料,起鍋加鹽倒醬油淋芝麻油撒胡椒粉,先生小孩總說我煮的湯,不管加啥菜喝起來都一模一樣。也曾提及我老想為什麼沒有人發明,吃一顆就一個月不用吃飯的藥,有此藥連思考吃啥都省了………

P85科幻食物:營養滿滿、口感全無

受到科幻小說的啓發,廠商於2014年推出名為「舒益能」(即Soylent的音譯)的代餐粉末。這種粉末加在水裡會乳化成為流質食物,其中包含所有人體必須的蛋白質、胺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礦物質、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份量和形式都完全符合人體的營養需求。但是只吃「舒益能」過活的人生會是多麼無聊乏味啊-質地單調,毫無變化可言。

P318-319口感與生命之味

不過數十年前,我們還天真地以為一旦發展出高科技的未來世界,就可以不用吃正餐,只要吞幾粒膠囊或從管子裡擠出一點食物出來吃就夠了。現在我們己經認清,這樣的未來幾乎毫無吸引力。……關於味道和口感的知識是最佳工具,讓我們烹調出健康且美味的餐食,為飲食帶來許多享受和樂趣。畢竟民以食為天,吃就是一種最根本的人生動力和快樂泉源。

讀完以上〜

忽然覺得我那一成不變的湯&吃一顆就一個月不用吃飯的藥,是多麼無趣的人生啊!!逝者己矣,來者可追,那位想吃膠囊不吃飯的大嬸,自從認識松露玫瑰,變得愛煮又愛吃,像隻小蜜蜂在廚房勤做工....XDP47美食學知識不但能成為美食家帶來靈感,也能讓備菜煮飯、享受美食變成豐富有趣的體驗。或者可以說,就和瞭解藝術史和各家畫派再欣賞畫作就能體會更多那般,有著異曲同工之效。

照食譜做料理那當下〜

我總是專注書中流程和觀察烹煮結果。因為煮讓我開始喜歡閲讀美食知識,當曾經專注的流程或味蕾記憶和書中知識呼應,就像欣賞畫作能體會更多,總讓我滿心歡喜。例如 :

P69-70章魚料理的難度可是惡名遠播 : 烹煮的時間必須非常短,或者非常久。加熱很短一段時間的章魚肉吃起來柔軟多汁,因為蛋白質尚未完全變性,而膠原蛋白也稍微軟化。但如果判斷錯誤,再煮了一下子,章魚肉就會變硬,因為膠原蛋白全都縮在一起,肌肉裡的汁液也流失了。要將肉再煮軟就只能以小滾方式慢慢熬煮,將結締組織分解變成明膠。(讀至此,我想起「輕鬆學作義大利料理」-燉章魚)

P76脂肪的溶解特性,是決定食物口感的關鍵。想想巧克力-如果不是在舌尖融化,吃起來感覺截然不同,會形成另一種風味印象。這也是製作巧克力要使用可可脂的主因,可可脂的熔點約35度,剛好比平均室溫高出一截,但又比體溫略低,所以才會「只融你口、不融你手」。(讀至此,大家應該會想起M&M's 巧克力XD

P25雷根糖的實驗

我們都知道感冒鼻塞時,嚐什麼都覺得味道變了。其實,不是食物的味道變了,而是我們的味覺暫時失靈。不過想要實驗味覺對感官印象的影響有多大,不用等到真的感冒,只要捏住鼻子,再往嘴裡放一顆糖,雷根糖(jelly bean)、水果軟糖或水果、肉桂或洋茴香口味硬糖都可以,然後閉氣嚼糖果。你只吃得出糖分或其他甜味劑產生的甜味,其他味道你全部嚐不出來,接著放開鼻子,呼一口氣,準備好迎接令人驚奇的變化。嘴裡糖果的味道似乎完全不同,因為糖果裡添加的氣味物質現在從口腔一路向上進入鼻腔,將更多訊號傳送到大腦。

當我跟著書〜
捏住鼻子,往嘴裡放二顆橘子味的雷根糖,閉氣咀嚼,我只吃出甜味。接著我放開鼻子呼一口氣〜呼呼,橘子味跑出來了!!(這個實驗的感受很直接、很有趣^^

這是一本教人「瞭解畫派、欣賞畫作」的知識書。讓愛吃愛煮之人〜更懂飲食的樂趣、更享受美食!!

購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636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